几年后,童心悦已经十二岁了。
她的体态匀称,不胖不瘦,又喜欢对人笑,一看就很有福气。
年纪小小,已经可以看出日后的出彩。
她的朋友李六丫跟着她虽然稍显瘦弱,但一双眼睛,尤为明亮。
这些年童家发生了很多事,先是童兴一到二十岁,就被他的夫子带着游历山川去了。
气得想给童兴找媳妇儿的汪氏,生了好大一通气。
因为朝局不稳的原因,童兴考了秀才之后,就没打算继续。
听他的夫子的,先去游历,等长了见识,朝局稳定些,再入朝堂。
童生和童才,今年也有十七岁了。
两个人都只得了童生的功名,就因为实在学识不够,止步于此。
汪氏今年势必想讨个儿媳妇回来,近几日天天和童生还有童才两个斗智斗勇。
程老太懒得管,只一味看热闹。
杨秀芹私底下倒是羡慕汪氏有儿子,可以为儿子操劳。
童高树整日里忙着田地里的事,别人和他谈及童兴,他也只是笑笑。
村里人都知道,这童老大是不管家里事的。
要想和童家做亲家,只能找程老太。
童高远听从程老太的话,去县城买了一头牛和一头小毛驴回来。
童高树欢喜得很,每日一大早就会去打草回来。
近些年,从童兴那里传回的消息一直不容乐观。
童家还是和以前一样,卖的粮食少,放库房的多。
童高远时不时还会囤些盐和药粉药丸之类的东西,一切都是为了跑路做准备。
今日,村子里突然驾进来一辆马车。
得了消息的人,都围了过去。
童心悦被李六丫拉着,去看热闹。
一到那里,就见到一个青衣少年从马车上下来。
站在童心悦旁边的麻婆子见到童心悦,轻声对童心悦说:“这人是柳泽元,和你同一年生的。”
“他一出生,他爹就考了举人。”
“可惜柳老爷子不愿走,他们拜托了村长照顾柳老爷子,一家子就搬去了府城。”
“今天回来,也不知道是不是要接柳老爷子走呢。”
童心悦听了,也只是点点头。
旁边的李六丫拉了拉童心悦的衣袖,在童心悦耳边悄声说:“这柳泽元长得还挺好看的,就是板着一张脸,还没你两个哥哥讨喜。”
童心悦忍不住嘴角抽了抽,要知道童生和童才两个,十七岁了,还整天和村子里的孩子们一起上山下河的。
村里本来有几户人家想把自家闺女嫁给他们,后来看他们不务正业,干脆都打消了念头。
这童家的家产,如果没有意外,大多都是童兴的。
童生和童才这两个小的,分的家产会很少不说,他们也不像他们爹那样能干啊!
所以,能听见村里人夸童兴,甚至是童心悦,很少能听见村里人夸童生和童才的。
汪氏的心情有多抓狂,这都不用多想了。
恨不得和童生他们两个小时候那样,拿着竹条子,抽得这两小子直叫唤。
杨秀芹也愁得很,她的看家本事,就是织布。
可自己女儿被程老太和童高远宠着,不想学,就愣是没学过。
站在十二岁了,再过个几年都该议亲的人了,连自己缝补衣服都不会。
每每拉住她,她一个巧力挪步,就出去了。
她只能和汪氏两个,一起生气。
在杨秀芹看来,学会织布缝衣,不光嫁人以后会被婆家看重,还是攒私房钱最重要的一个手段。
偏偏童心悦就是不学,要不是童心悦读书写字绘画这方面实在出众。
她怕是做梦都在抓童心悦学织布缝衣呢!
童心悦这边,看柳泽元就觉得他少年老成。
一点朝气都没有,对于周围人的讨论,她也只当个吃瓜群众。
等看着柳泽元请了村长进屋子,众人散了,童心悦也拉着还想上前去摸马车的李六丫走了。
关于童心悦对柳泽元的第一面,就以童心悦深感无趣而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