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老太没想过提亲的事会那么顺利,李氏一族的人还真半分扭捏都没有。
只提出了一个要求,那就是童兴不能纳妾。
这个要求本来就是他们家同意了的,程老太当然立即就同意了。
汪氏本来心里还有些闹别扭,后来收到李白歌给的一套头面,就被李白歌彻底拿捏住了。
成天在村子里说自己儿媳妇怎么怎么好,虽然她知道的少,奈何李白歌是李氏一族的姑娘。
多少人眼热啊,李氏一族可谓是望族了。
这大儿子的婚事解决了,婚期也定在明年春天。
他们童家也要开始准备一份好看的聘礼了。
杨秀芹的绣活被李白歌看中了,有一次跟着童兴来小山村,专门和杨秀芹谈了合作。
汪氏和程老太仗着有驴车,就去了清江府卖煎饼。
童高树就拉着牛车,去拉货或者拉人去府城。
童高远则听取了童心悦的提议,做了一些好看精致的竹编筐。
大的,如婴儿用得摇篮,小的如猫爬架之类。
这些东西李白歌也看中了,销路上没有问题。
现在家里就只有童生和童才没赚钱了,童兴都去李氏族学接了活,教导孩子启蒙。
童心悦接了教导李氏一族小孩武学启蒙的活,她甚至还能和李氏一族的武学夫子聊聊兵法。
童生痛定思痛,去做了李氏一族的茶馆和人辩论。
童才想了半天,就只能努力学习,看能不能提高自己预测明天天气的能力,来获取钱财。
一个月后,清江府外又聚集了一大批难民。
一天下午,程老太和汪氏驾着驴车快速地回到了小山村。
两人脸色焦急,回来的时间也提早了很多。
程老太停好了驴车,院子里的童高远一边卸着东西,一边问:“娘,你们这是咋了?”
杨秀芹听了动静,也出了房间,见程老太和汪氏满头是汗,去了厨房,端了两碗凉白开。
汪氏匆匆喝了水,用袖子擦着脸上的汗水才道:“你们是没看见,清江府外面来了好多难民。”
“他们的哀嚎声,城里都听得见。”
“我听别人说,有些人饿得骨头都根根分明的。”
“还有些人缺胳膊缺腿的,甚至连身衣服都没了的,都有!”
程老太缓了会儿道:“这要不是有柳家小子,咱们提前走了,说不定现在和他们一个样!”
童高远卸完了东西,将驴拉到了棚子里,高声回程老太:“这前面得到消息的人,把路上能吃的都给吃了。”
“他们前无粮食可食,后有敌匪在追,肯定比我们要难得多。”
“对了,娘,这清江府的城门是不是关了?”
童高远出了棚子,一行人往堂屋走。
程老太坐下后,叹了一口气道“唉,城门是关了。”
“这么多的难民,就算有李氏一族,也很难安排。”
“城门外还在施粥,想来等李家主拿主意前,都不会出什么大乱子。”
这时李家村,李氏一族的族老和白字辈优秀的族中子弟正在商谈这些事。
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,汇总了大家的意见后,李云丹就让他们都散了。
在藏书楼遇到童心悦的时候,李云丹故意问了问童心悦的意见。
童心悦也关注了难民的事,当然也问过自己这种情况她若是李家主该当如何。
在李云丹问她的时候,童心悦也不意外,直接说了自己的意见:“清江府容纳了前几次的难民,想来已经很不容易了。”
“但若是这次没有难民进来,想必他们会心生不满。”
“李氏一族交友上应该不错,其他府城应该能接纳一些人。”
“到时候弄个抽签,能抽到哪里,就去哪里。”
“言明清江府的情况,抽签又转嫁了一些仇恨,这样处理下来,应该就成了。”
童心悦的意见和族里汇总的差不多,只是族里说的更为详细一些。
比如要和哪几个府城商量,难民怎么过去,粮食怎么分配之类。
看着侃侃而谈的童心悦,李云丹总觉得自己看到了小时候的李耀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