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章李承运发飙,公堂大乱!
郭保坤的声音中充满了锥心之痛,仿佛字字都浸透了血泪。下方的礼部尚书郭攸之,眼见爱子遭受如此不公,心中悲愤难抑。他伸出颤抖的手指,直指李承运,声音中满是愤怒与不满:“六殿下,你今日之举,实在是欺人太甚!老夫只是想为我儿讨回一个公道,又有何错之有!”“今日之事,我必将上奏陛下,以陛下之英明与公正,定不会让你如此肆意妄为,必将还老夫一个公道!”他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,继续说道:“老夫膝下仅有保坤这一个儿子,郭家也只此一个传人!”“老夫一生为朝廷鞠躬尽瘁,虽死无悔!但若是今日不能为保坤伸冤,老夫即便是死,也难以瞑目!”“若是老夫今日无法为我儿讨回公道,那便以死明志!让天下人来评判,究竟是六殿下的过错,还是老夫与我儿的错!”郭攸之此刻看似已然忘却了李承运的皇子身份,几乎要指着他的鼻子痛斥。太子目睹这一幕,心中暗自赞许,轻声询问身旁的侍卫:“那些隐藏的高手,是否已经安排妥当”侍卫恭敬地回禀:“禀太子殿下,他们已准备就绪,随时听候您的命令!”太子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,似乎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。与此同时。皇宫内的庆帝也得知了最新的消息。他见郭保坤直言不讳地控诉李承运,郭攸之更是言辞激烈,心中不禁闪过一丝不悦。在他看来,郭攸之作为臣子,怎能如此无礼地指责他庆帝的儿子。然而,庆帝也明白,郭攸之作为礼部尚书,此举虽有失体统,但李承运的行为确实过分。因此,他并未过分责怪郭攸之,只是心中有些不满。此刻,庆帝最关心的还是李承运接下来的反应。若李承运能稍作收敛,不让太子与郭尚书找到瑕疵,那么尚可挽回些许颜面,证明他还存一丝聪慧。然而,倘若他继续我行我素,傲慢无礼,无视郭攸之这位礼部尚书的尊严,执意要庇护范思辙与范闲,那他便要令庆帝彻底失望了。身为皇家贵胄,李承运最应明了的是保全自身之道。自身安危,重于泰山,若因外人而置己身于险境,或是自恃无人敢动,那他便是真正的自毁前程。庆帝眼神深邃,他心中不愿李承运走上如此愚蠢之路。毕竟,他曾对李承运抱有一线期望。……在京都府中。郭攸之跪倒在地,泪水,如同一个无法为子申冤的悲苦老父。太子见状,知时机已到。急忙上前扶起郭攸之,面容沉重地安慰道:“郭尚书,何至于此!你多年为朝廷尽忠职守,父皇一直铭记你的功劳。”“你不必如此悲观,六弟虽有些顽劣,但绝非会扰乱国法之人!关于令郎之事,朝廷定会给你一个公道,严惩凶手,以慰你心!”郭攸之深吸一口气,止住了眼中的泪水,面容悲戚,对太子深深一礼道:“太子殿下所言,臣皆明白!臣不敢埋怨六殿下。”“但此次六殿下之行为,实在是过分至极,连最基本的公道都不肯给予臣!实令臣心中不甘!”“太子殿下不必再劝,臣之子所受之伤,定要讨回公道!范思辙与范闲这两个孽畜,必须受到应有的惩处!”接着,他望向远方,声音中带着一丝哀怨:“六殿下自幼丧母,慧贵嫔离世得早,少时未受严教,故而有诸多顽劣之举!但即便如此,也非他两次将保坤打成重伤的借口!”“臣不求六殿下受到何等重罚,只望他能向保坤道个歉,难道这个要求都过分了吗!”太子默然。此刻,郭攸之与太子所唱的这出双簧,其意图已昭然若揭。他们为的是激怒李承运,让他在这公堂之上对郭攸之或郭保坤动手,从而给太子一个名正言顺的镇压他的理由。二皇子亦是聪慧之人,瞬间明白了两人的做局。他立即打了个手势,示意身边的人准备应对。今日来京都府,他特地带来了八品高手范无救,以备不时之需。 如今看来,这准备或许真会派上用场。范闲在旁,也察觉到了这其中的不对劲。他心中明白,太子与郭攸之这明显是联手给李承运设下圈套。他们的目标绝非自己或范思辙。范闲正欲出声警示。然而,一切已然晚矣。当慧贵嫔之名被提及,李承运的眼神瞬间变得冰冷如霜。他冷冷地凝视着下方的太子与郭攸之,嘴角勾起一抹冷笑:“既然你们自寻死路,那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