呢”
……翌日清晨。朝会伊始。太子、李承泽与李承运三位皇子皆位列朝堂之上。然而今日的气氛却异常沉重,仿佛黑云密布,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。李承运面如止水,无人能够窥视他内心的波澜。而李承泽虽极力掩饰,但眼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喜色,却仍被有心之人捕捉。至于太子,短短两日,他仿佛憔悴了许多,身形消瘦,眼旁的黑眼圈更是醒目。他亦面无表情,但那却是心如死灰的沉寂,与李承运的冷静截然不同。当庆帝步入朝堂,朝会正式开始。然而,众人尚未及商讨要事,便有一位御史急切地站了出来。“臣启陛下,太子殿下无故调动京都兵马,致使亲卫军损失惨重。”“三千亲卫,便是三千户人,如今这三千人尽皆殒命,京都之中便有三千户人家遭受无妄之灾。”“军士们未曾与外敌交锋,却死于同室操戈,此乃天大的罪过!”“臣恳请陛下严惩太子殿下,以儆效尤!”御史言辞激烈,振振有词。他并非唯一发声之人,但却是最先站出来的一个。朝堂之上,一片喧哗。除了那些真正手握重权的大臣外,其余众人几乎齐声进谏,各抒己见。他们口中的弹劾之词如潮水般汹涌,五八门。但归结起来,无非是太子失德,犯下滔天大罪,应当严惩不贷,甚至罢黜太子之位。庆帝坐在帷幕之后,神色复杂难明。他早已预料到今日朝堂上的这一幕。太子因一时的冲动,损失了三千亲卫,更得罪了手握大宗师之力的李承运。这样的错误足以让众人与他划清界限,想将他从太子之位上拉下。不过,庆帝未曾料到,这些大臣们的决心竟如此坚定,甚至超出了他的预想。除了那些早已与太子为敌和保持中立的大臣外,连那些曾经坚定支持太子的人,此刻也毫不留情地站出来弹劾他。甚至更为决绝。这便是所谓的‘墙倒众人推’吧。庆帝心中多了一份感慨,但并未觉得有何不妥。谁让太子已然失去价值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