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7章 来自朝廷的赏赐
李耀安的文章由周夫子提议,张贴在了云清书院的登桥榜上。
云清书院的登桥榜,一般都是张贴夫子们认为惊才绝艳的文章,或者升班的成绩等。
就相当于现代的公告栏。
登桥榜下人群涌动,议论声不断。
有人震惊于女婴的存活率低下,有人却嗤之以鼻。
因此众学子分了两个阵营,吵闹了起来。
当然,李耀安的名字也被众人牢牢记住了。
更甚至波及了也去统计过数据的李耀光。
若不是王朝在旁帮李耀光打圆场,依着李耀光的脾气,被套个麻袋估计跑不掉。
学院的热闹李耀安没去,当然不知道。
李耀光也没到回来的时候,自然也没有办法回来跟李耀安吐苦水。
此时,皇宫里,烛火通明。
杨知府的奏折也赶在朝廷封笔之前,放到了皇帝的面前。
当今皇帝并没有因为杨奎只是一个知府,就将他的奏折给宰相阁老他们先看。
当今皇帝提出过,就算是知县上的折子也给他拿过来。
所以当今的皇帝可算是勤政的。
皇帝拿起杨知府的奏折,打开一看。
只见奏折最后一页,黏贴了一张纸。
皇帝将纸小心地扯下来,展开。
这种粘纸的方式,当今皇帝还是第一次看见。
因为地方上来的折子,不允许其他人展开看,有专门的封条,所以还没有人知道杨知府的夹带。
当今皇帝是第一个看见的。
皇帝仔细看了,一种悲愤之情渐渐填到他的心间。
这仅仅是清江府,一府的女婴死亡大概人数。再看看永熙府,居然也大差不差。
这个问题很大,直接影响整个大昭国的人口基数不说,大昭国的男女比例也会失调,导致有很多男人娶不到妻子。
这时,皇后轻轻地走了进来。
见皇帝还在忙于政事,不免为他的身体担忧,劝解一二:“陛下,天色已晚,该歇息了。”
皇帝擡头看向自己的发妻,招呼她到身前来:“皇后,你来看看这份文章,朕看了,实在睡不下。”
皇帝将李耀安的文章递给走过来的皇后,重新坐到椅子上,端了浓茶,喝了一口。
皇后本打算一目十行,可越看越心惊。
她虽然不怎么干涉朝政,但也是名门出身,这些浅显的东西,她还是能看出端倪。
关于一个国家的人口问题,那可是重中之重!
“陛下,若永熙知府所言为实。就此放任,我大昭国将日渐虚弱矣!”
第二天朝会上,皇帝将此问题抛出。
引得众大臣议论纷纷,户部尚书上前道:“启禀陛下,百姓溺女卖女多是因贫困而起。就算朝廷下了旨意,不准溺女,这种情况也禁止不了。”
很现实,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,弱势无用迟早会嫁出去的女孩儿,自然会是首先被拿出来牺牲的。
皇帝皱眉,昨天这个问题,他也想过,可没想出一个解决办法。
此事也要怪李耀安,他没有写对策,仅仅只是开个头。
但这事也不能怪李耀安,因为他若是以一介农家秀才的身份写出了对策,等待他的将会是各种势力的倾轧。
李耀安现在羽翼未丰,出了这个头,无异于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,置身波涛骇浪之中。
他可不敢像小说中的那些主人公一样,敢想敢做的。
他的顾虑可太多了,他的家人丶族人都是他的软肋。
最终朝廷上,众人讨论了半晌也拿不出办法。
只能先发布一个相关的政令下去,若发现有人溺毙女婴者,杖二十。
后宫的皇后,也跟着叫了朝廷命妇进宫,一起组建了妇幼院,专门收养被遗弃的孩童,不限男女。
紧跟着,在封笔之前,皇帝还专门给了杨知府和李耀安分别发了赏赐。
杨知府赏黄金三百两,李耀安赏黄金一百两。
当然杨知府的黄金三百两,仅仅只是眼前能看到的福利,有些隐形的福利才是更为重要的。
风雪中,朝廷派发赏银的太监,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地赶来了李家村。
杨知府那边早两天先收了赏赐,拿了金子,就忘了要先通知李耀安准备接驾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