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八一中文网 > 祖师夸我好仙苗 > 第49章 道门法箓

第49章 道门法箓

用了不到十分钟的功夫,我们就回到了庙里,下车把东西放下,一一倒腾进屋里面。¢餿?飕,小¨税*徃¢ -哽.鑫′醉,全+

都弄好了之后,我在门口往外看看,结果一眼又看见那个鬼了,就在庙门外几米远的地方,面无表情的站在那里,跟个木头桩子似的!

我赶紧回屋喊师父,师父一听也皱眉,然后问我:“你刚才在集市上都干什么了,在哪招了这么个东西?”

我一五一十的把集市上的事情都说了,师父一听我还捡了个东西,就让我拿出来看看。

我也是差点把这事给忘了,于是就拿出那个卷轴,递给了师父。

师父打开一看,那卷轴果然是个书册,开头写着一行字。

“太上正一延生童子将军箓”。

后面就是箓文,还有名字信息,密密麻麻写了好多,然后上面还绘着一些神灵的法相。

这东西我看不懂是什么,师父却是呵呵笑了起来,对我说道:“原来也是个小道友,有趣有趣。”

我好奇问道:“师父,这里写的是什么?”

师父说:“这是一本箓书,正一外箓中的童子箓,而且品级不低。”

我不解,问道:“箓书是什么东西,童子箓又是干什么的?”

师父呵呵笑道:“箓书,是正一派授箓的文书,主要用于记录天神的名号、职位和法力等信息,是修行者行使法术的凭证。/我?得.书¢城~ ?埂+辛¨蕞¢筷¢”

这又是一个新的知识点,我缠着师父,让他讲讲授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。

他沉思了下,便对我一一道来。

师父说,箓又称道箓、法箓,是道教的一种符书,是道士入道的凭信,也是法师行法的依据。

箓是自然之炁结成,由道教的神灵仙真所传授,上面记载了天官功曹、神吏神将的名号,并配有相应的神符,绘有神灵仙真的画像,可供法师驱策。

正一派认为,道士只有在授箓之后,才能意味着被记录于天曹,脱离凡俗死籍,归入三官管辖,获得道位神职,也才具有差遣一定数量护身神兵的权力。

玄坛科戒中,有一条就是道士不受箓职的,不能为人章醮。

因为没受箓职的道士,无灵官将吏可供役使,天曹无名,纵然章醮亦不灵验,只有授过箓后,才能召唤箓上神兵将吏护法显灵。

箓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,当时符箓术起源于正一盟威道。

传说东汉时期,人鬼交杂,精邪遍行,太上垂慈,下降鹤鸣山,授张天师正一盟威符箓一百二十阶。+b\q′z~w?w·._n\e·t?

于是教祖张道陵在阳平山修道,设立二十四治区,又立正一盟威经箓二十四品,用于督察鬼神、传道、以及管理教化民众。

很多人应该听过“天师祭酒”这个名号,其实就是由此而来,所谓“天师祭酒”,就是每个治区的最高首领。

后来许多其他道派纷纷效仿,南北朝时形成的上清、灵宝等道派,也都拟定了自己的法箓,并且也采取授箓收弟子的办法。

宋以后,有许多新的符箓派出现,比如神霄、清微、净明等,也都是比较重要的符箓道派,各有自己的授箓方法。

到明初,各符箓派多归于正一派,授箓便成为正一派传承的主要方式。

自东汉至宋,先后出现过许多种符箓。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龙虎山正一宗坛、茅山上清宗坛、以及阁皂山的灵宝宗坛三家,合称三山符箓。

南宋末和元代,朝廷都曾命令正一真人提举三山符箓,所以诸派符箓皆属张天师掌管。

明代,原来的诸符箓道派先后并入正一,正一派实际上成为全部符箓道派的总称。

到了这个时候,具体的法箓品阶已经进行了多次改变,直至近代,龙虎山天师府号称有三十六种箓,七十二种符,但后来因为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,其符箓已经不全。

目前,按照《天坛玉格》的规定,正规的道士授箓有5个等级:

初次授箓:授予《太上三五都功经箓》,简称“都功箓”,属六、七品职衔。

第二次加箓:升授《太上正一盟威经箓》,简称“盟威箓”,属四、五品职衔。

第三次加箓:加授《上清三洞五雷经箓》,简称“五雷箓”,属三品职衔;

第四次加箓:加升《上清三洞经箓》,简称“三洞五雷箓”,属正二品职衔。

第五次加箓:晋升《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