殷局长终于明白眼前这个年纪不大的姑娘在打什么主意了。^墈?书`屋¨小^说^王¢ ¨首!发_
他身体往后靠了靠:“你们的生意谈到教育局来了?”
“局长,这不仅仅是生意。”江晚月郑重道,“我们主要是想为学生解决问题,若能将学校水塘的野鱼卖出,就可以有钱购买瓦片,以后,无论下雨还是下雪,学生都能正常上课,升学率自然也就提上来了。再一个,我打听过了,教育局每年重阳节都会给在职年长员工,和已经退休的老员工发放福利,一般是一箱水果罐头,一箱罐头六瓶,价格在三到四元左右。如果将福利换成鱼,五六斤鱼发下去,我相信没有哪个员工不喜欢,而且,我们可以给最低价,无形之中,也为教育局省了一笔开支不是吗?”
殷局长的手指在桌子上敲了敲。
江晚月静静等待着。
而郑校长早已满头大汗,满脑子都在想,要是局长拒绝了,那他一定要使个苦肉计,可是他一把年纪了,使什么苦肉计比较好呢……
“你很能说,也说服了我。′顽¨本`鉮/占* ,哽`鑫_罪.筷\”殷局长终于开口了,“具体事项你和工会接洽。”
“多谢局长!”江晚月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,她笑意盎然道,“对了,局长叫我们过来,不是想了解一下副课的具体情况吗,有些事说不清,局长不如自己看吧。”
殷局长正疑惑怎么看,就见,江晚月从边上袋子里抽出画卷,解开系带,慢慢打开。
郑校长也好奇的看了过去。
一路过来,江晚月像宝贝一样护着这东西,他还以为是寄回省城的信件,没想到,竟然是两幅画。
一幅是美术课,学生们在认识各种各样的颜色,无数双黑白的眼睛里,映着斑斓的色彩,那是对知识的渴求。
另一幅是音乐课上,女老师用树叶当乐器吹,学生们张口在唱歌,画面是无声的,可是却让看的人,热血沸腾,耳边仿佛响起了国歌的前奏,那是一种使命的召唤。!s¨a!n¨y¢e\w\u-./o/r·g-
“太好了,这两幅画太好了!”殷局长不可置信,“是江老师的画作?”
江晚月有些不好意思:“我觉得这样的场景很动人,就记录下来了,让局长见笑了。”
第25章 借渔网
有局长亲自点头,再去和工会谈就容易多了。
江晚月知道这事儿有些不地道,影响了采购捞油水,也影响了教育局和罐头厂的关系,但,没办法。
如果不杀出一条血路来,那么小荆大队小学就会一直这么苦下去。
从教育局出来,江晚月马不停蹄赶去邮局,将画作寄出去,其实她一共画了三幅,除了音乐美术课,还有打谷场的丰收场景,一同寄给了省城报社。
郑校长好奇问道:“小江,你这是?”
江晚月并不隐瞒:“省城报社常年征稿,文稿画稿都行,若是通过了,会有稿费。”
想到她的家庭情况,郑校长也能理解了,要是不搞点外快,三个孩子难以养活。
“小江,你太厉害了。”郑校长由衷道,“会教书,会养孩子,会谈生意,感觉什么都会,我这个前浪都被你拍死在沙滩上了。”
“校长您这是说哪里话。”江晚月开口,“我们小学都是您掌控大局呢,而且我只是会说而已,接下来各方面协调工作,还得靠校长您老出马了。”
郑校长点头。
每年重阳节,教育局会给年长的在职员工和退休员工发放福利,共三十七人,按每个人五斤发放。
城里买鱼的价格是五毛五一斤,他们给最低价五毛,这样算下来,一共是九十二块五毛钱。
工会要求后天早上八点钟送到教育局门口。
光靠他们那个小破渔网,根本无法完成任务,必须得找大队部寻求帮助。
江晚月和郑校长乘坐客车回到公社,然后飞快步行到大队部,这里是把小学院墙拆了的砖修建的两间房子。
平时忙的时候,大队部是没有人的,他们只得到处去找大队长和支书,两位都在打谷场上。
宋大海和田有粮在打谷场上盯着进度。
粮站已经公布了交公粮的时间,他们必须得日夜不停把谷子打出来,再晒干,时间只有几天了,怕来不及。
就在这时,身后响起江晚月的声音。
“爹,田叔!”
打谷场轰隆隆,二人一时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