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入中学,于是学校决定设立初中,俗称戴帽子。中学才有英语。也就是说赵启明虽然身在杨庄小学教书,实际上却是一名中学教师(尽管永远只是民办教师,即农村户口、吃生产队粮、每月四块半津贴)。
竞争异常激烈(当民办老师),范围在七名知青之间。赵启明轻易取胜当然不是因为他的人缘,他有一个好爸爸。赵金盾靠边以前曾任金陵基督教青年中心秘书长,有多年的留洋经历。因此他儿子的外语水平不容怀疑。在一个普遍信仰血统论的时代里如此推论是非常正当的。“老子英雄儿好汉,老子反动儿浑蛋。”赵启明曾因父亲的历史问题不能进厂当工人。如今,在相同的逻辑前提下他战胜对手,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,怎能不受宠若惊、喜极而泣呢?身份的改变是其一。更重要的是找回了父亲。“父亲,我曾经是多么的恨你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