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八一中文网 > 我在大清官场30年 > 第106章完结

第106章完结

粮道衙门每月放米七千多石,下面州县就算有交粮的,也不过三百石或四、五百石不等,每月缺口将近一半。?山′叶¢屋· *免.肺/跃_毒/户部定价是每石一两七钱,而市价是二两六钱,司中借给米价三千两,怎么也买不到粮食二千七百石,不得已,只好动用米折。前任粮道隆泰挪用七万多两,代理粮道胡光莹挪用一万多两,后来的粮道宁曾纶挪用一万多两。据现在代理粮道的李金鉴说,三任共挪用十万零四百两。虽然是因公挪移,但终究于法不合——而且,米折拖欠久了,也难免那些丘八们不生出事端来。事情坏就坏在隆泰初次买米之时并没请奏朝廷,后年的历任粮道相率效尤,越套越深,现在事已至此,谁敢上奏朝廷?宁曾纶现已离职,吏部文书还没有下达,总不过非升即降。庆制军勒令他把挪用的米折补上后才准离开福建。挪用米折的事,宁曾纶曾经几次报到司里,督抚也不能推说不知道。然而挪用兵糈毕竟事关重大,不能不了了之。可是,如果一定要这些人赔偿,就必须彻底奏明朝廷,再按在任时间分赔;庆制军只好让我再筹米折发放给士兵,或者先筹一半,等上述三人的赔款上缴后再归还。\s.h′u?q·u?n′d_n¢s..^c,o·m-

福建盐务分东路和西路,又分官府专卖和商人贩卖。每年盐务的指标是四十万——通常情况下,大概有一半完不成。西路光、邵、崇、安等处,销售较为稳定,盐税也可征收上来。东路在东冲口设卡征收,每年征收盐税不到一千两,还不够开支委员薪水和卡役的伙食;而且这一千多银子,有一半是从商船和渔船收来的——渔船每次出卡,必须买了盐才放行,作为腌鱼之用,如果不在卡上买盐,就不准咸鱼入卡。其实海边到处都是盐,要腌鱼,用扫帚挥两下就行了,根本不用买。渔船和官府相持很久,才允许渔民不买官盐,只交盐税,全年大约有九百多两银子的收入。

海盗猖獗之后,商船和渔船屡被劫杀,来往稀疏,盐税收入大减。

现在已经没有商人愿意认购盐引(又称“盐钞”,是取盐的凭证)了;相反,那些已经认购了的,倒有很多要求退还。户部规定,依照原来认购数目的多少,收取“违约金”。/天′禧.晓+说,蛧/ ′更\歆′罪_全+“违约金”分三种:六万、四万、两万。然而,有的大盐商有权有势,分文不交也退了;有的请托找人也退了——真正缴纳“违约金”的少之又少。退商日多,卖不出去的盐引挤压如山,盐务毫无起色。

钱粮分正杂两种,地丁银是正款钱粮;帑息、关税、鱼牙常课以及近来抽收的厘金,都是杂项钱粮。但不管正杂,都是朝廷皇粮。福建省的州县官员,不但收的杂项不上缴,就是正款也常常侵占挪用。自从朝廷允许捐官以来,花几百两银子就可捐一个县令;又因为是战区,经前任总督王春岩奏准将这些人留在福建办差,等补缺后再送部引见。可是委署官员又没有什么章程,只要会溜须拍马就有官做。这些人上任后,知道自己是一个“五日京兆”[1],所以不问正杂款项,先卷它个几千两再说,应该上缴的款项,无论怎么催,一概不理。就算上面追究起来,无非就是摘掉顶戴,或者革职,但这些人腰包已满,也算值了。至于拖欠杂款的,从来没有人因此被参劾。福建的督抚好像不知道杂款钱粮也是国家皇粮,竟然以为是州县官员应得的陋规。

福建钱局名叫“宝福”,从铸造制钱改铸大钱,后来又从铸大钱改铸铁钱,不久又由铁钱改铸制钱,所铸的钱也并不送到户部。我把委员吴荣等人招来询问:

“这里铸钱是不是按铜六铅四的比例投料?每月几炉?是一年一结算,还是两年一结算?”

“不清楚,上面说怎么办,我们就怎么办。”

“你是专门负责这件事的,怎么说不知道呢?四川、陕西、甘肃铸钱都是铜六铅四,这里每炉用铜多少,难道你不知道?”

“每次发铜,都是按铜八铅二的比例领。”

“你们不照规矩来,将来铜亏损多了,怎么报到户部呢?”

我于是又传唤经办领铜的人当面质问,据他说:“户部规定是铜五成八,铅四成二。以前铜的质量好,我们就依法鼓铸;后来滇铜用完了,从民间收买的铜器杂质太多,按原来的比例投料,铸出的钱很容易破碎,不能用。所以我们酌量增加一些;于是就到了铜八铅二,将来报户部,肯定通不过,只好另外想办法。”

对于他的说法,我将信将疑。我让张其曜(刚刚捐升知府,现任钱局督办)按照铜六铅四铸一批钱看看,结果拿到手上一捏,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