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迪生在工作余暇刻苦读书,如痴如迷地进行各种科学实验。-暁.税¨宅~ \首`发-
他长期致力于电气通讯问题的研究,特别是集中精力研究自动发报、收 报的电报机。他的设想是:在一个纸制圆板上用切口的方式把电文刻上,旋 转纸圆板,使一个小杠杆上下活动。如果这个小杠杆和电开关连动,就能自 动把电报发送出去。
在进行这项研究的过程中,爱迪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:当纸板快速 旋转时,小杠杆就发出奇怪的声音。这是为什么呢?爱迪生经过反复思考, 认为这一定是由于圆形纸板上刻的切口使小杠杆振动而发出的声音。
这一发现给了他新的启发:如果纸板上的小切口按人声音的振动刻上 去,会不会使人的声音再现出来呢?
爱迪生立刻按这一想法开始进行试验。他拿一个用锡箔覆盖的圆筒,使 它水平旋转,再使一个和振动膜相连的针尖和锡膜接触,然后大声向振动膜 讲话,针尖就在锡膜刻上了痕迹。他的装置是,在圆筒旋转的时候,使针尖 逐渐稍稍旁偏,以便不重走老路。这是他5天5夜连续工作,绞尽脑汁,反 复试验才制成的装置。¢齐.盛+晓`税~枉_ +毋′错\内.容-
1877年12月的一天,爱迪生进行了录音实验。他对着振动膜大声演唱 了“玛利有一只小羊”这首民歌,针尖在圆筒的锡箔上一圈一圈地划着痕迹。 然后,他把针尖又移回到最初的位置,再使圆筒转动。结果,它再次发出了 和刚才唱歌时一模一样的声音。世界上第一张留声机唱片便由此诞生了。
今天,把唱片的机械振动再变成空气振动的旧式留声机已无人使用了, 代替的是把机械振动变成电信号,再和收音机结合起来的电唱机了。但是, 爱迪生的这一重大发明却是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。
一项有争议的发明——电灯
(1879年)
1979年,美国举行了一个长达一年、花费几百万美元的纪念活动,来纪 念爱迪生发明电灯100周年。它充分反映了人们对爱迪生所做贡献的敬仰。
19世纪之初,电已经引起科学界的广泛重视,许多人都在探索用电照明 的办法。1809年,英国的戴维发明了利用碳棒之间的电弧光照明的电弧灯, 他还实验过用电流通过白金丝产生的光来照明,但是白金丝很快就在空气中 烧掉了。¨我!的·书\城/ .埂/新¨最^哙~
1878年,已经有不少人在研制电灯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,灯泡抽成真空 的问题也基本上得到了解决。英国人斯万专心致力于电灯研究已经30多年, 他研制成用坚韧的碳丝做灯丝。
当时,爱迪生刚开始研制电灯,他试用了上千种灯丝材料(包括碳), 直到1879年10月1日在《科学的美国人》杂志上看到了斯万用碳丝做灯丝 的报道,这使他受到启发。在经历了种种困难之后,他终于制成了一根碳丝。 他把这根碳丝小心翼翼地装入灯泡后,又小心翼翼地将灯泡抽成真空。当接 上电流时,奇迹出现了:灯丝放射出了夺目的光辉。这只灯泡的寿命居然长 达45个小时。这一天是1879年10月21日。
那么,为什么发明电灯的桂冠没有戴在斯万头上,却戴在了爱迪生头上 呢?这主要是因为爱迪生更好地适应了技术研究的特点。
技术研究常常需要有各方面特长的人共同协作,花费大量资金。斯万在 研制电灯的几十年里,经常只有一个助手,而爱迪生却有整个研究所做后盾。 爱迪生为研制电灯花费了4万美元,大批购买各种实验材料,这是斯万望尘 莫及的。因此,爱迪生后来居上,很快就超过了斯万,在1881年巴黎博览会 上获得荣誉奖,斯万只获得比较低等的一级金质奖章。
在解决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方面,爱迪生也作出了贡献。为了电灯能够实 用,灯泡在电路上要并联而不能串联,这样才不会因为一个灯泡的关闭或损 坏而影响整个线路,而并联要求灯泡有高电阻,爱迪生研制了灯丝极细的灯 泡,并且大量生产。
此外,技术发明的成果一般以是否获得专利权为准。爱迪生对电灯的每 一项改进都申请专利,到1883年已经获得有关电灯的专利147项,可是斯万 在制成第一个碳丝灯泡的32年之后,直到1880年才第一次申请灯泡专利。 可见,把电灯的发明归功于爱迪生是客观而公正的。但历史事实说明,斯万 也同样是当之无愧的电灯的另一个发明家。
光通信的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