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八一中文网 >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 > 第214章完结

第214章完结

一天傍晚,又不知为啥,丈夫把她打了一顿并关进一个小屋子里。/w?o!s!h!u·c*h_e?n~g,.·c!o*m¨半夜 里,她在后墙上挖了个洞,偷偷跑走了。她跑到河边,看见一些船停靠在岸 边,就悄悄爬上了其中的一只,然后躲在船舱底部一个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。

没想到,这只船一启航,就出了吴淞口,驶向了大海,并一直向南驶去。 当太阳升起,船在海上飞快行驶时,船上的人发现了她。由于船离出发地已 经很远了,人们再想把她送回去已不可能,只好让她随船航行。

船离家乡越来越远了,但黄道婆一点也不后悔。她觉得自己像飞出笼子 的小鸟,她要飞向自由的地方。

许多天以后,船终于在一个地方停了下来。她下船上岸,发现到了一个 完全陌生的地方。人家说的话她不懂,天气又很热,田野里的风光和长的树 木也和家乡完全不一样,吃的也很不相同了。当时,她哪里知道,她所到的 地方,是远离家乡五六千里之外的海南岛上的崖州呢 (今海南省三亚市)!

受尽生活磨难的黄道婆并不怕这些,她很快就在勤劳、善良的黎族人民 中间生活下来了,并适应了那里的一切。`s·h`u*w-u-k+a*n¢.`c?o?m!

她发现,那里的农业虽然不如家乡发达,但是黎族妇女们却个个是纺纱 织布的好手,而且所用的工具、纺织技巧,也比家乡的先进,尤其是擅长用 棉花纺纱织布。她们织的彩色床单、幕布非常精美,常作为海南的特产销往 内地。

心灵手巧的黄道婆,在家乡就会一点纺织,当她看到黎族妇女们的纺织 技术比她掌握的更先进时,就决心把这些技术学到手。从分离棉絮和棉籽, 到“松解”分离下来的棉絮,从纺纱到织布,所有较先进的技术,她都一步 步学会了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技术越来越巧妙、成熟。她还特别注意将黎族 妇女们用的一整套纺织工具与家乡纺织工具作比较,琢磨它们的长处和不 足。

就这样,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子,在流落他乡的30多年间,通过向黎 族人民虚心学习和自己的刻苦钻研、实践,终于成为一个身怀绝技的纺织专 家了。`1.5\1′x_s.w\.,c,o~m?

传播技艺

在海南住得时间越久,黄道婆就越怀念自己的家乡。她从家乡逃出时, 才是个小女孩,如今,已是年过半百的老太婆了。望着波涛滚滚的大海,她 好像又看到了自己那些受苦受难的父老乡亲。她要回去,要把在这里学到的 技术带回去,教给家乡的人民。这样,或许能使他们的日子好过一些呢!

终于,在大约1295~1297年,也就是元朝元贞年间,黄道婆带着几件她 心爱的纺织工具,从崖州返回了故里。这时,天下已变,南宋灭亡而元朝建 立。元朝统治者是很残暴的,他们对原来南宋的老百姓即所谓的“南人”, 统治、剥削得特别厉害。江南一带,每年必须要用无数的布匹和丝绸交贡、 纳税。

黄道婆回到家乡后,靠在海南学到的先进技术纺纱织布为生。老乡们正 愁没布交税,也发愁没有生活门路,看见黄道婆的布织得又快又好,就纷纷 来向她学习。

说到这里,朋友们大概已经知道黄道婆做的事情与我们生活中的什么有 关了。对,就是与我们的“穿衣盖被”有关,没有布,拿什么做衣被呢?

在宋朝之前,中国的纺织业在世界上就可以说是最先进的了,那时主要 用的原料是丝和麻,纺织品也主要是丝绸和麻布。丝是蚕吐的,养蚕要用桑 叶,而种桑养蚕技术复杂,产量很低。因此,用丝纺织而成的绸缎非常珍贵, 一般老百姓是穿不起的。麻就是我们现在做麻绳用的麻。用它织的布,比较 便宜,一般老百姓就穿它。但因当时技术所限,用这种布做的衣服穿在身上 不太舒服。所以北宋以后,当棉花种植技术和纺织技术传入中国时,就受到 了老百姓的欢迎。

不过,用棉花纺纱织布,在技术上有许多特殊问题尚未解决,因此,棉 纺织业一直比较落后,赶不上丝麻纺织。例如,怎样把棉花絮从棉籽上分离 下来,怎样把分离下来的棉花絮中一撮一撮的小团儿“松解”开来。再如, 过去的原料,无论是丝还是麻,纤维都是很长的,用它们纺纱比较容易,而 棉花纤维较短,用它纺纱也要解决不少技术问题。

大胆革新

黄道婆在这许多关键的技术问题上,进行了创造和革新,把我国的纺织 业,特别是棉纺织业提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