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时,学校讲课,全用英语,没有正式课本,讲一节课,就要看10多本 参考书,还要自己整理笔记。^我¨的+书~城+ ′追*蕞`芯\彰′截′不少同学在困难面前毫无办法,而茅以升却有 条不紊。5年时间,共整理出工整的笔记200余本,约900万字。摞起来, 足以高过屋顶。这样多的字,就是每天抄4000个字,也要抄7年啊!
1916年茅以升以破格的120分最高成绩毕业,紧接着以考试第一名的资 格,成为当年清华学堂(即清华大学)招收的10名留美研究生之一。这年他 仅20岁。
他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时,校方怀疑这个小个子中国青年,要他重新考 试。令他们惊异的是他当场考核的结果,比最优秀的美国学生还好。使人更 惊异的是仅仅一年,他就取得了硕士学位。以至校长发毕业证书时当场宣布:
“以后唐山路矿学堂来读研究生的一律免试!”紧接着,他又投入了极度紧 张的实习。在某桥梁公司,他先绘图,搞设计,后在工厂做工。金工、木工、 油漆工,造桥的全部工种技艺,他都装在心里。同时他又报考了加理基工学 院夜大学。
仅仅两年,他不但完成了实习,还写出了具有世界水平的论文 《框架结 构的次应力》,成为加理基历史上第一位博士生。?武+4!看!书′ !埂/欣.蕞`全,在美3年,他以超人的奋 斗精神,完成了常人需要六七年才能完成的学业。
1920年1月5日,24岁的茅以升学成博士回国。
丰 碑
1933年3月,正在天津北洋大学教书的茅以升,忽然接到担任浙赣铁路 局长的老同学的一封信,告知他“浙赣铁路已由杭州通至玉山,一两年后即 可通至南昌……钱塘江一水,将浙省分成东西,铁路公路无法贯通……兴建 钱塘江大桥,时机已成熟,拟将此重任,寄诸足下,务望即日来杭,面商一 切……”
见到此信,茅以升兴奋得彻夜难眠!这是他回国后苦苦等了十几年的事 啊!近代以来,在中国的大地上,尚少有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大桥。外国 人曾断言:中国人自己造不了现代化大桥。在历史上曾是世界造桥技术最发 达的中国,怎不为此感到耻辱!茅以升想:洗刷耻辱打破偏见,在此一举!
一座现代化大桥,一般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:桥梁、桥墩、桥基。·墈?书,屋¢小.说-枉¢ +唔¢错/内?容\
桥梁,是桥最显眼的部分,人来车往均从桥梁上面通过。桥梁的设计建 造关键,是要符合力学原理,能经受住火车、汽车等重物通过而不会断裂, 跨度越大,要求越高。桥墩,是用来支承桥梁的,它把来自桥梁的压力传给 下面的桥基。桥基,深深埋在河水下的泥沙之中,人们是看不见它的。然而, 它却是建桥的关键。它承受着大桥自身和人马车辆的重量,稍不稳固,上面 的桥墩、桥梁,不是歪,就是裂。因此,桥基不能建在河底的泥沙上,必须 穿透厚厚的泥沙,牢牢建在泥沙底部的岩石之上。如果从河底岩石算起,桥 的高度,往往比我们实际所能看到的桥的高度要高得多。(见图)
在钱塘江上建桥困难非常大。因为这里地处世界有名的钱塘江大潮所在 地,再加上常遇台风,所以风浪特别大。另外江底泥沙层深达40多米。
茅以升带领全体科技人员和工人,依靠科学技术和大家的智慧,战胜了 一个又一个困难,把工程推向前进。
江底泥沙太厚,必须穿过泥沙打30米深的桩,以达到把压力最终传到江 底岩石上的目的。打桩谈何容易!劲小了不进;劲大了断桩。一天只打进三 根,照这个速度,全桥1500个桩,就要打一年半!这决不行。茅以升想出了
“射水法”,用高压水猛冲打桩的地点,不长时间,就把泥沙层层剥离,形 成一个深深的洞穴,再把桩子放进去打,工效一下提高10倍。当把在岸上做 好的沉箱 (参见图)浮在水面拖向墩址时,遇到了更大的困难。江面风大浪 高,沉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,一会儿被冲到上游,一会儿又被荡到下游,挣 断了铁链,撞坏了码头。整整4个月,也没使一个沉箱就位。茅以升又带领 大家出主意想办法,研究大风和海潮的规律,找出定位失败的原因。他们终 于想出了在涨潮时浮运,落潮时就位,然后用 10吨重的大混凝土锚代替3 吨重的铁锚定位,解决了这个难题。
在建桥总体施工组织中,茅以升创造了基础、桥墩、钢梁三大工程上下 并进、一气呵成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