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八一中文网 >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 > 第168章完结

第168章完结

激光通信的主要障碍是气候因素的影响和大气层内信号的衰减。¨齐^盛^暁`税·王* _追*嶵.辛*章^踕/光导纤 维的出现,使人们成功地解决了激光大气传输问题,使激光通信走上了稳步 发展阶段。其实,利用细长纤维导管传输光线和图像的概念早在一个世纪以 前就有人提出过。例如,1854年,英国的丁铎尔在英国皇家学会的一次演讲 中指出,光线能够沿盛水的弯曲管道进行反射而传输,以后他用实验证实了 这个想法,但由于条件限制,当时没能深入研究。1927年,英国的贝尔德首 次利用光全反射现象制成石英纤维可解析图像,并且获得了两项专利。1951 年,荷兰和英国开始进行柔软纤维镜的研制。1953年,荷兰人范赫尔把一种 折射率为1.47的塑料涂在玻璃纤维上,形成比玻璃纤维芯折射率低的套层, 得到了光学绝缘的单根纤维。但由于塑料套层不均匀,光能量损失太大。

利用光导纤维进行激光通信的设想是美籍华人高焜博士于 1966年首次 明确提出来的,为此他获得了1979年5月由瑞士国王颁发的国际伊利申通信 奖金。光纤通信引起了各国普遍注意,美、日、西德等国相继开展了这方面 的研制工作。*鸿,特/晓_税′王· +耕.薪^嶵/全^

1968年,日本两家公司联合宣布研制成了一种新型无套层光纤,它能聚 焦和成像,称作聚焦纤维。同期,美国宣布制成液体纤维,它是利用石英毛 细管充以高透明液构成的。这两种光纤的光耗损很难降低,所以实用价值不 大。这一时期,美国在提高材料质量上下功夫,康宁公司于1970年用高纯石 英首次研制成功耗损率为每公里20分贝的套层光纤,使通信光纤研究跃进了 一大步。一根光纤可以传输150万路电话和2万套电视。

实际上光通信系统使用的不是单根光导纤维,而是由许多光纤维聚集在 一起组成的光缆。一根直径为1厘米的光缆,里面有近百根光导纤维。光缆 和电缆一样可以架在空中,埋入地下,也可以铺设在海底,它的出现使激光 通信进入实际应用阶段。1976年日本在大阪附近的奈良县开始筹建世界上第 一个完全用光缆实现光通信的实验区,到1978年7月已拥有300个用户。

如果把光通信用于地球之外的宇宙空间就是宇宙激光通信。_0+7·z_w¢..c·o^m/宇宙空间没 有大气或尘埃,激光在那里传输时比在大气中的衰减小得多,因而激光用于 宇宙通信既优越又经济,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。

立体声的出现

(1881年)

1881年8月30日,克来门·阿代尔在德国获得了一项“改善剧场电话 设备”的专利。阿代尔的发明是:把两组麦克风置于剧场舞台的两边,声音 便被分程送到戴着受话器的观众的耳中。这项发明在1881年举办的巴黎博览 会上首次演示,在那里“播送”巴黎剧场舞台上的演出,获得了极大的成功。 人们认为,这是首次听到了立体声。大约与此同时,有一位叫奥恩佐格的发 明家,在普鲁士王储的宫殿里也使用了跟阿代尔的发明类似的装置。

立体声的突出特点,是比起单声道或单源音来,能使听众更容易找到声 源的位置。这种现象,跟人们用两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更能准确地判断距离 的远近的道理是一样的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,有一种用来发现敌人飞机的

“双耳接收喇叭”,就是利用了立体声的这一特点。也就是把两个大喇叭的 小的一端用橡皮管连接到操作人员的两只耳朵上,他的听觉的方向性就会得 到大大的加强。

立体声的发展,最初是与电话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的。在20世纪30年 代初期,以弗莱彻等人为指导,以斯托考斯基为顾问的贝尔电话实验室,是 研究立体声的主要力量。

在贝尔实验室里,有一个叫奥斯卡的哑吧,他是推动立体声研究的主要 人物。奥斯卡是一个裁缝的孩子,由于聋哑,他在两只耳朵里安了两个小麦 克风,用以尽量创造条件听到声音。1933年4月27日,贝尔电话实验室作 了一次公开实验:把在费城举办的音乐会,通过电话线路以立体声的方式传 到了华盛顿。

早在1925年,康涅狄格州钮黑文的WPAJ电台,就通过采取用两种不同 波长播同一节目,在听者的两只耳朵上各用一个接收器来分别收听的办法, 进行了立体声广播。而于1930年获得最早的立体声唱片专利权的,则是电气 和音乐工业公司的布吕姆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