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八一中文网 >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 > 第284章完结

第284章完结

这东西会留住声音?大家都显出了狐疑的神态,有人甚至开玩笑说,要 是它每说一次“你好”,就给它一箱苹果。~鸿?特*小′说′罔, _蕪~错+内!容′

爱迪生不慌不忙地拿出一片薄锡箔裹在滚筒上,并且把振膜的针头调好 位置,使它正对着锡箔。然后他开始用摇柄转动圆筒,慢慢背诵着民谣,“玛 丽有只小羊羔,她的绒发雪样白……”,随着声音的继续,钝针在锡箔上刻 出了深浅不一的槽纹。

然后,爱迪生停下来,将滚筒转回原位,把针也拨到起始位置上,然而 再重新摇动摇柄,一个微弱的,但无疑是属于爱迪生的声音飘荡在房中。这 一下,大家都惊呆了,包括爱迪生本人。“我一生中,从来没如此吃惊过。” 爱迪生在笔记本记下这样的话。也许是因为太顺利,几乎是一试成功。爱迪 生给他的发明取名叫“留声机”,它就是今天家家都有的录音机的鼻祖。

这是继贝尔发明电话后,电声学上的又一个伟大的创造,也是完全属于 爱迪生自己的前所未有的创举,人类第一次实现了声音的贮存和再现。

爱迪生在新闻发布会上幽默地介绍留声机的功能。*看?书¨屋.暁*说′蛧~ ~更\芯.最,全¢在他看来,当家里老 头子累了,老婆子眼花了,可安静地坐在桌旁,从留声机中听到第一流的朗 诵家念小说,或听一个喜欢的音乐作品。有了他,年轻人跳舞时就不用请人 演奏舞曲……。

这些设想令人眩晕,而且是10年后才得以真正实现的。在当时,留声机 能录的声音并不多,时间也只有短短几分钟。

爱迪生发明“会说话的机器”的消息,立即传遍了乡村,城市。好奇的 人们从各地长途跋涉而来,门洛公园的研究实验室里挤满了人,他们一个个 对着留声机叫喊,吹口哨、唱歌,然后入神地聆听机器重新放出来的声音。 参观的人车水马龙,日夜不绝,门洛公园变成了繁华的闹市。爱迪生一夜之 间成为公园里的魔术师。各大报纸纷纷评论此事,说爱迪生是“新泽西的哥 伦布”。有的还不无遗憾地说,要是爱迪生能早出世50年,现在的人们就能 听到林肯的振奋人心的演说词了。

非常滑稽的是,英国正教的大主教也赶了来,以飞快地速度念了一连串 拗口的圣经人名。-齐¨盛+暁*税′旺. ′已!发~布/罪*薪^璋?劫_当他听到留声机传出的同样绕口的却十分清楚的声音后, 点了点头,满意地告诉爱迪生,他曾怀疑这里有诈,现在疑问解除了,因为 全美国也找不出一个能以如此速度重复这串人名的人。

爱迪生不无自豪的对《华盛顿邮报》的记者说,“这个既无舌,也无齿, 同时还没有咽喉的设备却能留下你的声音。几个世纪以后,在你的身体早已 化为乌有的情况下,它还会对你不相识的一代又一代人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你的每一遐想或每一梦幻。”

这个新闻人物顿时轰动全球,1878年春天,英国皇家学会特地举办了留 声机展览,巴黎世界博览会也派人远渡重洋,到该研究实验室亲取留声机样 机。美国总统也在白宫接见了爱迪生,给予他高度的评价。

各种荣誉接踵而来,各式宴会不期而至,要求签名、照相的人们更是排 起长龙。这一切使讨厌应酬的爱迪生难以招架。他目前最需要的是将时间用 来工作,暂时还不是改进留声机性能。几年以后爱迪生才做出第二代留声机, 他加了一个喇叭形的音筒,是作为扩音器用的。还用蜡筒代替锡箔,并且在 机箱内装入驱动装置,每次只要上紧发条,就可以自动录放声音,然而声音 长短还是不很理想。

其他发明家也热心投入到这新的探索中来,1881年,贝尔发明了同爱迪 生留声机原理一样,结构也相似的设备,只是录制方法不同。贝尔留声机的 唱针纵横向运动,是在蜡筒上刻出曲线来,不像爱迪生的,在蜡筒上以一条 线刻成不同深度。

1887年,爱弥尔·柏林纳在贝尔留声机基础上改进,首次用圆盘形的唱 片代替唱筒,基本上形成了现代电唱机的雏形。同年,爱迪生把他的留声机 接上了电瓶,用电启动,然后用接有软管的耳机收听,颇像今天的随身听, 只是太大了些。直至晚年,爱迪生还在努力改进留声机。1878年他研制留声 机成功后,又马上转入到另一领域中,将全部的精力集中在解决吸引了科学 世界1/4世纪之久的问题上。

(六)让光明走进千家万户

早在19世纪初期,就有人探索用电来进行照明。在此以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